我從
CoinMarketCap
上面爬取了這些代幣的所有可以爬取的指標,并對這些指標進行了分析, 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結論給大家分享一下,希望可以給即將到來的新周期一些啟示。
從這個周期的幣價來看,我將幣價分為五個層級,強勢(23年出現(xiàn)小牛)、堅挺(下跌<80%)、回歸(下跌80%~95%)、幾乎歸零(下跌>95%)和歸零(死亡或者下跌>95%且?guī)缀鯖]有交易量)。
1. 強勢項目有 3 個,分別為 RPL、RNDR 和 OCEAN,為 LSD 和 AI 敘事。這些主要在年初的熱點敘事上面。
2. 堅挺項目有 5 個,分別為 MULTI(MULTI 由于某些不可抗外力因素幾乎歸零,在本分析完成的時候還是很堅挺的)、LYXE、QNT、MATIC 和 BNB,分別是跨鏈橋、時尚創(chuàng)意、互操作、擴容和交易所鏈。這些要么有明星創(chuàng)始人,要么有極強的資本。
3. 回歸的項目 30 個就不一一列舉了。
4. 幾乎歸零的項目共 18 個。
5. 歸零項目 5 個,分別是因為市場黑天鵝(LUNA、VGX),丑聞(SAFEMOON),其他(SOUL,CEL)。
從賽道敘事來說,這些百倍幣所處的敘事為:Layer 1 擴容、去中心化云計算(重疊 AI、VR 利好)、數(shù)據(jù)(字)經(jīng)濟(交易、所有權)、跨鏈橋、實用基礎設施(節(jié)點服務、預言機)、支付、Meme、IoT。
從項目本身來說,低市值起飛的項目居多,36/61,非低市值啟動的項目多為主流敘事,如 L1、L2、云計算、DeFi、存儲、GameFi、NFT 等。能夠穿越周期的項目基本都擁有很強的資本背書、敘事以及項目基本面,缺一不可。
小市值(低點<10m)普遍是非主流敘事,但散戶買單敘事,散戶買單邏輯主要有
1. 能賺錢(9個):財富效應(X to Earn、X 挖礦等)
2. 有價值(11個):小白散戶能看懂的價值(無腦沖)或者似懂非懂的散戶(會稍微研究一下的)能買單的價值
小市值少數(shù)是主流敘事,但獨特(神奇)創(chuàng)新的方向,比如 Layer1 擴容,沒有大機構的背書,通過 Fair Launch 或者挖礦獲得基礎用戶(11個)
大市值(低點>10m)基本是比較 decent 的項目,除了有大基金的背書以外,F(xiàn)air Launch 也有相當?shù)谋壤?,F(xiàn)air Launch 的效果好,會使得其低點市值高。
其中主流敘事(11個):L1/L2擴容(Matic、BNB、LRC、SOL、ADA、KDA),去中心化存儲(AR),元宇宙(MANA、SAND),預言機(LINK)、跨鏈(REN)
散戶買單邏輯(11個):
1. 賺錢效應:X to Earn(AXS)、GPU 挖礦(ΤΗΕΤΑ、HOT)、DeFi(SNX、CHSB);
2. 有價值:數(shù)字所有權(ENJ)、供應鏈(VET)、物聯(lián)網(wǎng)(IOTX、HNT);
3. MEME:DOGE、SHIB
粉絲經(jīng)濟(1個):CHZ
最后還一個神奇的項目:Quant
從項目成立時間看。所有項目中,有 31 個(50.8%)是在 2017 年之前成立,其中 20 個在 2017 年成立,30個(49.2% )項目是在 18-20 年熊市周期中成立,只有一個(Safemoon)在牛市(2021 年)創(chuàng)建。所以從這個邏輯來看,上個牛市誕生的項目依然值得關注,而穿越周期的項目需要好好考量。
周期前成立的項目各類多樣,但主要是基礎設施,有少量的元宇宙/VR概念、MEME、NFT 和 DeFi。能夠穿越周期堅挺的項目都是被強共識+高熱度交叉的項目,該共識來自于以太坊的路線圖(RPL)、以太坊的改進概念(Matic、BNB)和高熱度互動賽道如 AI 和數(shù)據(jù)(RNDR、OCEAN)。
周期內(nèi)熊市時成立的項目開始出現(xiàn)大量非基礎設施類項目,如支付、GameFi、CEX、MEME 等等。能夠穿越周期依舊堅挺/強勢的項目的極少,主要是沒有被完全證偽,但是背景極強的項目。
另外,在牛市前夕和牛市中,連續(xù)出現(xiàn)了兩個 MEME 代幣(ShiB、SafeMoon)。
以上是分別從賽道敘事、項目本身和成立時間三個方面對上個周期的百倍幣進行了分析,對于賽道的劃分和散戶邏輯存在一定的主觀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