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2萬美元到6000美元,短短2個月時間,比特幣跌掉70%。截止當前時點,無論從哪個角度,比特幣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泡沫,顯然是破滅了。(如下圖示,藍色的線代表比特幣價格,右軸,單位為美元/枚;綠色的線代表總市值,左軸,單位10億美元)
當然,對幣圈的很多人來說,無論是巴菲特,還是摩根大通董事長戴蒙,還是國際清算銀行的總經理卡斯滕斯,還是各國央行的行長,
這些人對比特幣泡沫警告,在比特幣的死忠眼里都是bullshit,如今他們還有人繼續(xù)相互打氣,宣稱堅持就是勝利:
今天就是買點!全倉!
比特幣正在經歷艱難時刻,但只有堅決持有的人,才能活到最后。
別急著拋售!學習一下交易技巧,在價格低點入手。
如果我還有閑錢,我會立即入手數字貨幣。我才不在乎市場的表現
這么多經驗最豐富的金融專業(yè)人士的警告,為什么沒能打消這些死忠們的幻想?
這牽涉到一個古老的心理學問題:人們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東西。
比特幣,和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幾次泡沫并沒有什么區(qū)別。
郁金香泡沫時期,人們相信,這種神奇的根莖,價格可以永遠漲下去,因為周圍的人都在談論郁金香;南海泡沫時期,包括牛頓在內的英國民眾,對股票這一新生事物(正如比特幣對現在的人是新生事物一樣)充滿了期待,他們相信南海公司的股票將徹底改變英國經濟,給英國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財富;密西西比泡沫時期,法國人相信,美國殖民地密西西比地區(qū)的財富能夠支撐法蘭西長久繁榮下去,那里有數不盡的寶藏。
如今,
比特幣最死忠的玩家們也相信,比特幣就是貨幣進化的終極模式,是收取鑄幣稅的央行們最佳的替代方式,也是最有效率、最公平的貨幣。比這些玩家來說,比特幣是一種信仰。正是基于這樣一種信仰,
他們每天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在比特幣這個世界,他們的認知被鎖在了比特幣的論壇和交易市場,他們相互打氣相互鼓勵,一起憧憬比特幣實現其無限高的價值。
郁金香泡沫、南海泡沫、密西西比泡沫,都是發(fā)生在19世紀以前,那時候的金融市場還不發(fā)達,只是在局部市場造成了破壞性影響;而比特幣泡沫誕生在互聯網時代,從日本到美國,從俄羅斯到法國,比特幣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投機狂潮,說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泡沫一定也不為過。
“末日博士”魯比尼(因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而出名),做了這樣一張圖,大家可以直觀地感受到,比特幣這個泡沫確實遠超以往任何一次大型泡沫(從價格飆升的幅度和速度來衡量,其中黑色線就是比特幣)。
其實,比特幣作為泡沫的邏輯比較簡單,但是只要身處這個圈子之外的人,都能看出:
1,比特幣是區(qū)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,區(qū)塊鏈這種去中心化的技術是未來的希望所在,而非比特幣這種虛擬的貨幣(類似于:計算機可以改變人類進程,但惠普的電腦不值得炒到10萬元一臺)。除了比特幣,基于區(qū)塊鏈的貨幣還有很多,比如萊特幣、夸克幣、達世幣等等,只要你掌握了區(qū)塊鏈的技術,你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虛擬貨幣,給他命名,事實上
,包括委內瑞拉這樣信用破產的國家,也打算開發(fā)自己的虛擬貨幣,虛擬貨幣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稀缺。
2,監(jiān)管層的態(tài)度至關重要。由于比特幣交易的匿名性,它很可能被用作偷稅、洗錢、非法交易等等;除此之外,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真的要去挑戰(zhàn)央行權威,顯然也是不會被政府允許的。中國、韓國、美國等主要國家,都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提出了嚴格的監(jiān)管,比特幣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小。
3,比特幣本身的價值該如何衡量?我們用人民幣,那是因為我們知道:2元錢可以買一瓶礦泉水,3元錢可以買一盒餅干,10元錢可以買一只雪糕;但比特幣價格波動極大,今天可能1枚一套房,明天可能只夠買下一個衛(wèi)生間。作為貨幣,需要有穩(wěn)定的幣值,才具有充當交易中介的價值,比特幣連貨幣這個基本的屬性都很難滿足。
最后,孔方兄再補充一下,炒比特幣的人為什么要堅守。有一個段子是這么說的:60后70后把房子炒高了10倍賣給80后90后,80后90后把比特幣炒高100倍賣給60后70后。這個段子,有一部分是對的,即
比特幣是80后90后(即我們說的千禧一代)炒起來的;有一部分是不對的,即接盤的,并非60后70后,而是其他的千禧一代。
為什么千禧一代會執(zhí)著于比特幣?因為他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,對互聯網有著天然的自信(雖然這種自信未必靠譜);同時,他們還沒有經歷過大型泡沫破滅的洗禮——從21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,到2008年的次貸危機,他們沒有這樣的風險觀念。挫折是成長的一部分,80后90后,應當從這?%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