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,是我國的重要貨幣象征,目前已經發(fā)行了五套人民幣。紙幣的主要原料為95%的棉和約3%的木材,剩余的是其他化學材料。這種棉花主要產自新疆石河子,顏色為棕色,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。制成的紙幣光潔、堅韌、耐折,挺度好,同時具有耐磨、耐酸和耐堿等理化性質,可以長時間使用而不易損壞。這種紙張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三家鈔票紙廠生產,分別是河北保定鈔票紙廠、江蘇昆山鈔票紙廠和成都鈔票紙廠。
根據(jù)統(tǒng)計,2018年8月我國的貨幣和準貨幣(M2)供應量為1788700億元,而目前的貨幣和準貨幣(M2)供應量為2187000億元,供應量正在增加。以第五套人民幣為例,一張100元的紙幣重量是1.15克,一百萬張100元人民幣為一億元,重量為1.15噸。如果將2187000億元轉換成100元紙幣的重量,約為2515050噸。換句話說,一艘承重500噸的貨船大概需要運輸5030次。
從目前來看,紙幣仍然屬于剛性需求。我國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,老年人通常不熟悉使用電子產品,他們更習慣使用現(xiàn)金進行支付。此外,還有一些人群由于對智能終端存在使用障礙,因此紙幣對于他們的日常生活來說是必需品。剛性需求還包括禮節(jié)性需求,比如春節(jié)期間長輩給晚輩的壓歲錢、參加婚禮時的份子錢等,人們更愿意使用紙幣進行支付。對于中國人來說,這更具有節(jié)日氛圍,更加正式。
此外,紙幣還具有隱私性。一些特別注重個人隱私的人群只愿意使用紙幣進行支付。還有一些網友表示,紙幣仍然在日常生活中有用武之地,他們對紙幣抱有深厚的情感,不希望紙幣消失。而且,如果未來完全使用數(shù)字貨幣和電子支付,假如有心人士設計惡意軟件來摧毀數(shù)字貨幣系統(tǒng),將會造成無法逆轉的經濟損失,安全性將大打折扣。
數(shù)字貨幣和電子支付肯定會替代部分現(xiàn)金,紙幣的發(fā)行量和流通量也會大幅減少,但是紙幣不會完全退出歷史舞臺。中國人民銀行數(shù)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,在可預見的未來,數(shù)字貨幣、電子支付和紙幣將共同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