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合約是由密碼學家Nick Szabo于1995年提出的,它旨在以信息化方式傳播、驗證、執(zhí)行“合約”。智能合約通過程序準確、高效地執(zhí)行預設的合約條款,實現電子化的交易協議,可替代傳統的紙質合約,使得沒有第三方監(jiān)管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可信交易,且不可逆轉。智能合約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糾紛,去除對可信中介的依賴,比傳統合約的安全性更強、交易成本更低。
在區(qū)塊鏈1.0中,產生了比特幣,而智能合約是區(qū)塊鏈2.0時代的典型應用。它的優(yōu)勢體現在區(qū)塊鏈可確保公平公正,且數據透明、可追蹤,降低了惡意毀壞合約內容的行為,避免了傳統合約中有可能受中心化因素影響的問題,在滿足預設的合約內容時,會自動觸發(fā)程序,避免出現逃避責任的情況。但它的問題也顯而易見,若合約存在設計缺陷,黑客可能會利用它,同時它也無法感知外部信息,需要其他信息源提供信息后,智能合約才能做出裁決。
智能合約的應用場景遠不僅于社會保障、供應鏈管理、辨別真?zhèn)?、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,而是不斷擴展之中。雖然它有固有的優(yōu)勢和缺陷,但安全、高效、無需第三方仲裁的特點仍十分重要,需要更先進的技術來攻克潛在的應用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