盡管如此,炒鞋這件小事確實是年輕人們玩的,而且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。一些家長表示,他們的孩子加入了炒鞋大軍,月入萬余元。比如阿迪達斯和坎耶·韋斯特的合作款“椰子2”,剛開始售價1999元,第二天就被人們以3萬元的價格買走,凈賺15倍。
由于炒鞋已成為一個小型市場,甚至有人制作了“喬丹鞋指數(shù)”“阿迪鞋指數(shù)”“耐克指數(shù)”等指數(shù),以反映市場的整體成交情況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8月19日炒鞋市場成交額高達4億元人民幣,與一部分A股上市公司的成交量相當。
由于炒鞋的獲利空間巨大且流動性強,這個游戲能一直持續(xù)下去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僅00后們炒鞋,像“80后”陳冠希這樣的中老年人同樣有熱衷。
雖然看似只是個炒鞋的小事件,但是隨著金融化的發(fā)展,市場上出現(xiàn)了杠桿資金,像一些網(wǎng)貸APP就在為用戶提供消費分期服務,這些錢無疑會加劇這些年輕人的風險。
對于品牌商家來說,即使是限量版的話,價格也應該擺到一個高位銷售,然而他們似乎有意提高價格,因為炒鞋越炒越火,價格越炒越高,對品牌也越有利,因為這樣可以標榜自己的高端形象,讓鞋子更高價銷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