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標題:《Is the Ethereum Roadmap Off Track?》
嘉賓:Max Resnick,特殊機制組工作的以太坊研究員
主持人:Ryan Sean Adams、David Hoffman,Bankless 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
原文編譯:BlockBeats
編者按:在以太坊的發(fā)展歷程中,L2 解決方案逐漸成為焦點。然而,隨著擴展性的提升,這些解決方案引發(fā)了對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擔憂。開發(fā)者們面臨選擇:是保持以太坊核心理念,還是追求更快、更高效的網(wǎng)絡?在這一期的 Bankless 節(jié)目中,主持人 Ryan 和 David 和以太坊核心開發(fā)者 Max 探討了以太坊路線圖是否偏離方向,尤其是二層解決方案是否影響了以太坊的發(fā)展。
這一期 Bankless 播客邀請到了 Max Resnick,他是一位 SMG(@specialmech)的研究員。他對以太坊的路線圖有一些與主流看法不同的觀點。Max 認為以太坊社區(qū)過度聚焦于 Rollups,忽視了 L1 的提升,導致 L1 難以支撐 DeFi 等關鍵領域的應用需求。他呼吁重新優(yōu)先考慮以太坊 L1 的去中心化和性能優(yōu)化,而不是單純依賴 L2,并且認為以太坊路線圖應該重新設計,最應該考慮的事情是縮短出塊時間。在討論中,Max 還表達了其對 ZK 技術的樂觀,以及對目前 L2 生態(tài)發(fā)展將會產生的可能性產生質疑。
在這期播客中,Bankless 和 Max 提出并探討了幾個核心問題:
1. 以太坊的路線圖是否偏離了正軌?
2.L2 方案還是以太坊的延伸嗎?它們是否正在阻撓用戶、交易和價值流向以太坊主網(wǎng)?
3. 當前由中心化排序器控制的 Optimistic Rollups 和以太坊的目標是否出現(xiàn)了錯位?如果放任不管,這將帶來什么后果?
4. 如果這些問題不僅僅是 FUD,我們應該如何應對?
以太坊路線圖偏離正軌:Max Resnick 認為以太坊的路線圖已經偏離了原先的去中心化和抗審查目標,過度集中在 L2 解決方案上,忽視了 Layer 1 的發(fā)展。
L2 引發(fā)的挑戰(zhàn):二層解決方案雖然能降低交易成本,但 Max 擔心中心化排序器的控制正在損害以太坊的去中心化愿景。
重視 Layer 1 的優(yōu)先級:Max 提倡應優(yōu)先提升 Layer 1 的容量和速度,確保其能夠支持核心應用如 DeFi,而不完全依賴 L2。
ZK Rollups vs. Optimistic Rollups:當前路線圖更有利于 Optimistic Rollups,而 ZK Rollups 這種技術上更優(yōu)越的解決方案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。
去中心化排序器的重要性:Max 認為推動 L2 去中心化排序器至關重要,很多項目宣稱去中心化,但未真正付諸行動。
與 L2 的關系辯論:Max 質疑 L2 是否真正是以太坊的延伸,認為目前的 L2 更像是獨立鏈,未能充分利用以太坊 L1 的安全性。
最壞情況擔憂:Max 擔憂,如果繼續(xù)允許中心化的 L2 發(fā)展,以太坊可能會變得過于依賴這些中心化排序器,導致失去去中心化的本質。
技術發(fā)展路徑爭議:以太坊社區(qū)內部對 L2 逐步去中心化的時間表存在爭議,有些人認為應給予這些技術更多時間逐步完善。
以下為對話原文(為便于閱讀理解,原內容有所刪減和整編):
本段金句匯總:
1.「我覺得在以太坊研究中,一個弱點是我們(以太坊基金會,EF)不同研究領域之間缺乏溝通。」
2.「我們(以太坊)需要提高容量,提升速度,必須與其他 L2 競爭?!?/strong>
3.「自從 The Merge 之后,我們(EF)一直在尋找方向,但找到的卻是錯誤的東西。」
4.「現(xiàn)在 Optimistic Rollups 的費用實際上比 ZK Rollups 還要便宜,這很奇怪,因為按理說 ZK 是一種更優(yōu)越的技術。我覺得我們(EF)被某些人影響了...」
David:我們可以花點時間了解一下你在以太坊生態(tài)中的領域。你現(xiàn)在在忙什么,主要關注的是什么?
Max:我主要研究 MEV,花了很多時間在「黑暗森林」中研究訂單流的供應鏈這些領域。但最近我開始拓展到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其他部分,因為我感覺我們如果要解決一些與 MEV 相關的問題,這些問題需要路線圖中其他領域的配合。
我覺得在以太坊研究中,一個弱點是我們不同研究領域之間缺乏溝通。比如,參與共識機制的團隊在研究 Orbit 和單槽最終確定性,而 MEV 團隊則在說:『如果你不想讓每年數(shù)十億美金從用戶那里流失,你就必須做點什么?!坏@兩者之間存在根本性的沖突。所以,我開始嘗試跨領域合作,跟其他研究和工程團隊溝通。我們在 MEV 路線圖上解決非常重要的問題,但我們真的需要其他領域的幫助,來共同解決這些問題。
Ryan:Max,我們就從你對以太坊的「反主流」觀點開始吧。能簡單總結一下你「反主流」的觀點嗎?
Max:我覺得我們在路線圖上迷失了方向。以太坊 L1 已經足夠好了,但顯然它還遠遠不夠好。過去的幾次硬分叉,我們一直在圍繞 Optimistic Rollups 進行優(yōu)化。但我認為我們應該重新優(yōu)先考慮 L1,確保區(qū)塊時間更短,確保 L1 對于最流行的應用——DeFi——是可用的。雖然現(xiàn)在有些人甚至認為我們根本不應該做 DeFi,但我覺得這是需要討論的。
David:你并不反對以 Rollups 為中心的以太坊路線圖對吧?你只是認為應該調整優(yōu)先級和執(zhí)行順序,這樣說準確嗎?
Max:對,我覺得有理由使用 Rollups 來壓縮那些價值不高的交易,比如買咖啡或進行小額轉賬等,這些都應該在 Rollup 上進行,但是核心的以太坊 L1 應該是人們交易的地方。我們不應該讓像 Uniswap 這樣的應用因為 L1 太難用了,而不得不創(chuàng)建自己的應用鏈。同樣,我們也不應該強迫人們在沒有任何安全保障的 L2 上交易,而是應該讓 L1 足夠好,至少可以支撐這些應用的需求。
David:你是否認為這與那種「非單體(monolithic)」或「整合(integrated)」的理念一致?不管你用哪個詞,你仍然強調通過大幅提升 L1 的能力來解決問題,對吧?
Max:是的,我認為我們需要提高容量,提升速度,必須與其他 L2 競爭。即便我們無法比它們更好,我們也將擁有更多的安全性、更好的機制設計,最終這些優(yōu)勢的組合能夠幫助我們勝出。舉個例子,特別是與 Solana 相比,我認為我們在其他方面有很多優(yōu)勢,但如果我們拒絕在速度和吞吐量上競爭,不管怎么說我們都會輸,因為這是區(qū)塊鏈最核心的兩個功能,用戶不想等待 12 秒才能上鏈。
Ryan:Max,你的觀點是以太坊的路線圖有些偏離了正軌。我很好奇,你在這個領域很久了,你認為是什么時候開始偏離的?為什么?又是怎么發(fā)生的?
Max:我覺得自從 The Merge 之后,我們一直在尋找方向,但找到的卻是錯誤的東西。合并對核心開發(fā)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解脫,我們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、重大的事情。但隨后出現(xiàn)了一種疲憊感,腎上腺素下降,我們稍微退后了一步,然后重新回到討論桌上,最終決定優(yōu)先考慮了錯誤的方向。并不是說這些改變不好,或者我們不應該做這些改變。問題在于我們作為一個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資源是有限的,能做的事情也有限。我覺得我們沒有優(yōu)先處理最重要的事情。
Ryan:從合并以來,從我的角度看,以太坊優(yōu)先考慮的是讓 L2 交易變得非常便宜。推出 blob 的確實現(xiàn)了目標。你是不是在說,這些成果是好的,但沒有其他事情那么重要?
相關閱讀:《詳解 EIP-4844 提案:引入「攜帶 blob 的交易」,降低 Rollup 費用》
Max:是的,我覺得我們已經達成了這個目標。但與此同時,由于我們拖延了其他事情的進展,構建者(Builder)市場完全中心化了,中繼市場看起來也變得極其中心化。我們有很多領域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而被擱置,所以我們只實現(xiàn)了一個目標,即讓數(shù)據(jù)空間變得非常便宜。
相關閱讀:《又一大 MEV 中繼服務關停,以太坊未來超 90% 區(qū)塊結算將掌握在 4 家公司手中》
順便說一句,我認為這對 Optimistic Rollups 的幫助更大,而不是 ZK Rollups。所以我會稱目前完成的這部分路線圖為「Optimistic L2 路線圖」,而不是「ZK L2 路線圖」。現(xiàn)在 Optimistic Rollups 的費用實際上比 ZK Rollups 還要便宜,這很奇怪,因為按理說 ZK 是一種更優(yōu)越的技術。
我覺得我們被某些人影響了,比如有一個核心開發(fā)團隊成員在 EIP-4844 的開發(fā)上工作,但同時他也在另一個 Optimistic L2 項目上工作,而 ZK L2 項目的人則完全沒有參與推動這部分路線圖,目前幾乎都是 Optimistic L2 的人在推動路線圖,方向上有利于他們。
Ryan:你認為(E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