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“硬炒”的話,美聯儲從1913年成立以來,在105年的歷史上,還從來沒有一位美國總統(tǒng)這么直接嚴厲指責聯儲。
如果要撤換主席,沒有程序可有遵循,因為沒有發(fā)生過這樣的事。特朗普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走這個程序,或者背后可能帶來的顯性、隱性風險。
退一步說,從技術上講,總統(tǒng)可以炒人,但不可以這么任性?!堵摪顑浞ò讣‵ederal Reserve Act)有條款規(guī)定,
總統(tǒng)可以“基于原因”(for cause)移除聯準會主管,但不能“任意”(at will)行事。
也就是除非
聯儲主席本人自己犯事了,給了總統(tǒng)解除他的原因。
法案沒有就解除聯儲主席職務程序作出明確規(guī)定,從法律上模棱兩可,更沒有先前的例子。
作為貨幣發(fā)行方的美聯儲,按照法律應當獨立運作。以往各任總統(tǒng)也都對聯儲的獨立性體現了尊重。
特朗普連番指責已經破壞了這一傳統(tǒng)。
美聯儲是獨立機構,如同高等法院一樣,特朗普炒掉一個獨立機構的掌門,鮑威爾真的被解雇,就意味著總統(tǒng)直接干涉聯儲的獨立運作,聯儲的獨立也無法確保。
這是制度之殤。
更何況,因為政見不和就連番炒人,不僅可能令他遇到法律挑戰(zhàn),更會對核心團隊的軍心穩(wěn)定帶來干擾。
照此下去,
由他提名的人,不管是否走國會確認手續(xù),都有可能被他“弄走”或“搞臭”。
硬炒不行的話,特朗普在準備
軟炒。
消息傳出,他在安排“約談”鮑威爾。
但吊詭的地方在于,兩人面對面談,如何解讀談話內容,就很可能“
各表一方”了。而且給外界的印象是,聯儲屈服于白宮了,政策獨立性也就無從談起。
鮑威爾不會不清楚被約談里面可能的
坑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