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早的
btc
挖礦是限制使用
CPU
運算的,但挖礦程序后來被人發(fā)現(xiàn)并修改得以使用顯卡的超強通用計算能力,一塊同價值的顯卡往往是
CPU
挖礦效率的
20
倍左右,所以大家后來都用顯卡挖礦了。
而顯卡還分
N
、
A
兩大陣營,由于
A
卡對
OpenCL
接口的支持更好,所以在很長時間挖礦上一直碾壓
N
卡,
N
卡由于有自家的
CUDA
接口,對
OpenCL
一直沒怎么上心,在早期挖礦潮中錯失了機會,讓
AMD
賺了個盆滿缽滿。后來出現(xiàn)了支持
CUDA
運算的挖礦程序,并且
N
卡也在近兩年把自己的短板補了上來,所以現(xiàn)在所有的卡都被買去挖礦了。
由于挖礦只是用到了顯卡的一個單一部分的計算能力,其他的功能對于挖礦來說是多余的,而顯卡的功耗很大,成本相對也高,所以有人模擬顯卡的工作方式,設(shè)計了
ASIC
芯片來進行挖礦運算,這就是專業(yè)礦機。早期的礦機用的是
45
甚至
65
納米工藝,遠遠落后于同時期顯卡工藝很多,但從成本和功耗上仍然有不俗的表現(xiàn)。不過由于礦機的工藝升級和設(shè)計能力相對于
A
、
N
兩大顯卡廠家來說還是滯后很多,所以當新型顯卡出來時還是會有一段時間性能碾壓老型號的礦機。